2018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工程》易错点集锦
沥青砼路面施工工艺要点
(1)沥青混凝土路面对基层要求
①强度、刚度、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变形、高程符合要求;
②具有稳定性;
③表面应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的拱度应一致。
(2)施工工艺要点
1)一般规定
①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集料最大粒径分,主要有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砂粒式四种,另有适于抗滑表层铺筑的 ak 系列。
②沥青混凝土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至下逐渐增大。上面层沥青混合料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 1/2,中、下面层及联结层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 2/3。采用双层或三层式结构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中应有一层及一层以上是ⅰ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2)施工准备
①施工材料经试验合格后选用。施工机械需配套并有备用的,保持完好状态。
②沥青加热温度及沥青混合料拌制、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品种、标号、黏度、气候条件及铺筑层的厚度,按规范要求选用。当沥青黏度大、气温低、铺筑层厚度小时,施工温度宜用高限。
③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分三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设计中采用的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包括稳定度、流值、空隙率、沥青饱和度、残留稳定度。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上、中面层还需通过高温车辙试验,检验抗车辙能力,指标是动稳定度。
④重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宜先修 100—200m 试验段,主要分试拌、试铺两个阶段,取得相应的参数。
3)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制、运输
①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搅拌厂(场、站)采用搅拌机拌合。沥青应分品种、分标号密闭储存。搅拌厂应有良好的防雨及排水设施,并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规定;还应配备试验仪器齐全的试验室,保证生产质量。
②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沥青混凝土宜采用间歇式(分拌式)搅拌机拌合。它具有自动配料系统,可自动确定每拌料的拌和量、拌和温度、时间等拌和参数。
③拌制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
④为配合大批量生产混合料,宜用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运输时应防止沥青和汽车货厢底板、侧板粘结。为达这一目的,可对货厢底板、侧板均匀喷涂一薄层油水(柴油:水为 1:3)混合液,注意不得将油聚积在车厢底部。
⑤从搅拌锅往汽车中卸料时,要前后均匀卸料,防止粗细料分离。运输过程中要对沥青混合料加以覆盖,以保温、防雨及保护环境。
4)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
①摊铺:对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宜采用两台(含两台)以上摊铺机成梯队作业,进行联合摊铺。相邻两幅之间宜重叠 5~10cm,前后摊铺机宜相距 10~30m,且保持混合料合格温度。摊铺机应具有自动调平、调厚装置,具有足够容量的受料斗和足够的功率可以推动运料车,具有初步振实、熨平装置,摊铺宽度可以调整。
城市主干路、快速路施工气温低于 10℃时,或其他等级道路施工气温低于 5℃时均不宜施工。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混合料类型、施工机械、施工工艺等由试铺试压方法确定。无实际资料时,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松铺系数机械摊铺 1.15~1.35,人工摊铺 1.25~1.50 可供参考。摊铺沥青混合料应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得用人工修整。
②碾压和成型:摊铺后紧跟碾压工序,压实分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三个阶段。正常施工时碾压温度为 110~140℃,且不低于 110℃;低温施工碾压温度 120~150℃。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 65~80℃。碾压速度应慢而均匀。初压时料温较高,不得产生推移、开裂。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重叠1/3~1/2 轮宽。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利用重力将料往下压,防止推移。复压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不宜少于 2 遍,直至无轮迹。在连续摊铺后的碾压中,压路机这得随意停顿。为防止碾轮粘沥青,可将掺洗衣粉的水喷洒碾轮,严禁涂刷柴油。
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并冷却的路面上转向、调头或停车等候。也不得在成型路面上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加强成品保护意识。碾压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压实度和平整度达到规范要求。
③接缝:摊铺梯队作业时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 15cm 以上。上面层的纵缝宜安排在车道线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接缝应错位 1m 以上。中、下层可采用斜接缝,上层可用平接缝。接缝应粘结紧密、压实充分,连接平顺。
④开放交通: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完工后待自然冷却,表面温度低于 50℃后,方可开放交通。
不同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的特性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中掺人一定量的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等无机结合料和水,经拌合得到的混合。
料在压实与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用此材料建筑的基层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属于半刚性材料,称这类基层(底基层)为半刚性基层(底基层)。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在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使用较广。其自成板体,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好,缺点是耐磨性差。
(1)石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
石灰稳定土是由土、石灰和水组成。石灰稳定类材料适用于各种等级路面的底基层,不应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影响石灰土强度的因素有土质、灰质、石灰剂量、含水量、密度、石灰土的龄期、养生条件等。
在冰冻地区的潮湿路段及其他地区的过分潮湿路段,不宜用石灰土作基层。
(2)水泥稳定类基(垫)层
在粉碎土或原状松散土中,掺加适量水泥,加水拌合经摊铺、碾压、养护成型的基(垫)层称为水泥稳定类基(垫)层。水泥稳定土可用于一般等级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影响水泥土强度的因素有土质、水泥成分、水泥剂量、含水量、工艺过程和养生等。
(3)工业废渣稳定基层
工业废渣材料主要用石灰与之混合,主要有石灰粉煤灰类及石灰其他废渣类混合料。常选用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做高级或次高级路面的基层或底基层。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基层具有以下优点:水硬性、缓凝性、强度高且随龄期不断增加,稳定性、成板体(整体)性好、抗水、抗冻、抗裂且收缩性小,适应各种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另外,用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在温度较高时强度增长快,因此最好在热季施工,并加强保湿养生。
常用的工业废渣有粉煤灰、煤渣、钢渣、电石渣、煤矸石等。